综合新闻

10座“国保”,彰显大理历史纵深与文化脉络

中国是文明古国,文物大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广袤的中华大地留存了无数文物,见证着我国厚重深远的文化积淀和文明发展历程。自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18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2019年公布第八批时,共有“国保”5058处。

(祥云县·云南驿古建筑群,2013年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旭 摄影)

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自然环境、多元文化的相容并济,使大理成为滇西地区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较为富集的地方,截至目前,大理州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处。近年来,大理州坚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实现遗产保护、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等多重功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洱源县· 德源古城遗址,2019年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让我们走近其中的10处“国保”,一眼千年,探寻大理这片土地的历史纵深和文化脉络。

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苍山应乐峰麓,始建于南诏劝丰祐年间(公元824—859年),寺中立塔,故塔以寺名。历尽千年时光,崇圣寺“五大重器”唯三塔幸存;除三塔外现建筑为原址恢复重建,集唐、宋、元、明、清历代建筑特色精华,以主次三轴线、八台九进十一层次延伸布局,巍峨壮观。

(梅志良 摄影)

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呈鼎足之势,主塔名千寻塔,高69.13米,为十六级密檐式方形空心砖塔,是中国现存座塔最高者之一,与西安大小雁塔同为唐代典型塔式。

(杨士斌 摄影)

千年古刹,永镇山川,一直以来,崇圣寺三塔作为妙香佛国的历史见证,也是大理的标志和象征。1961年,崇圣寺三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是南诏国立国时的都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蒙舍诏诏主在唐王朝支持下统一了六诏,被册封为云南王,公元739年“徙居太和城”,建立了历史上有名的南诏地方政权。

从公元738年至779年,太和城一直是南诏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间,经历了历史上著名的两次天宝战争。公元766年,南诏王阁罗凤在太和城外立德化碑,碑文叙述了天宝战争前后的经过,阐明了不得已叛唐的原因,希望与唐王朝重新结好。

《南诏德化碑》碑高3.02米,宽2.27米,厚0.58米,两面共刻5000多字,是保存了南诏早期许多真实丰富史实的宝贵遗产,有“云南第一大碑”之誉。1961年,太和城遗址(包括南诏德化碑)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世祖平云南碑

元世祖平云南碑位于大理苍山中和峰麓的三月街,为元成宗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云南平章政事也速答儿倡立,翰林院臣程文海撰写。碑文着重叙述元世祖忽必烈征伐云南的经过,颂扬其讨平云南、一统南滇的圣德神功。

公元1252年,元世祖率兵攻灭大理,“平乌蛮部落三十七……诸蛮相继纳款,云南平”。从此,云南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区划名称,行省治所迁到昆明,大理作为云南政治中心的历史宣告结束。

元世祖平云南碑以正楷书丹,气势磅礴,大度雍容,历元、明、清三代至今已700多年,是一块见证历史的丰碑。2001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南提督府旧址

云南提督府旧址位于大理古城复兴路南段(现大理市博物馆),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自此以后的200多年里,其一直作为云南军事首脑机关,先后有50多任云南提督在此办公。

1856年杜文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大理府城后,在此设元帅府,1872年起义失败后再次恢复为云南提督府衙门。1986年,建为大理市博物馆开放至今。馆内建有占地面积2650平方米的碑林,收藏大理国至民国的675通碑刻,乃研究大理历史文化的石质资料库。

上一篇:读《日本的历史》,看清当下的日本社会与文化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 《历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