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读《日本的历史》,看清当下的日本社会与文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曲鹏

“讲谈社·日本的历史”

寺泽薫 等 著

新经典|文汇出版社

日本历史学家著作“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引进中国七年之后,日本史里程碑之作“讲谈社·日本的历史”近日由新经典文化出版,呈现了日本学者如何看待自己本国的历史,为中国读者理解日本社会与文化,提供一个内部的视角。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专访曾担任这套书中文版审阅译稿工作的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胡炜权,他认为曾经流行的“知日”,仅仅停留在框架上、表层认知上,若要真正了解当代日本的社会文化,必然需要更多了解当代以前的日本,找寻他们的根源和发展脉络。

胡炜权,日本一桥大学博士,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专攻日本中世史,著有《菊花王朝:两千年日本天皇史》等

?通史写作?

?更能显现日本历史的特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讲谈社·日本的历史”主编网野善彦先生在日本是颇有知名度的历史学者,您所了解的网野善彦有怎样的历史观?

胡炜权:网野先生是日本历史学界在战后的一个著名学者,他的史学研究甚至被称为“网野史学”。他最重要的贡献,莫过于在上世纪70年代积极推动社会学和民俗学的视角融入、套用在历史研究里面,关心一直被日本学界忽略的被支配阶级(农民、渔民、商人、艺能人等)的历史;还原他们的生活、风俗以及所处的环境,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和意义,补全历史事实的盲点。

日本历史学家网野善彦

除了国内史外,网野先生也试图摆脱昔日日本的“岛国”史观,提出“海洋史中的日本史”,积极思考亚洲大陆乃至东亚海域在历史上与日本的互动过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这套书日文原版初版于2000年,聚集了当时日本史学界各领域顶尖学者的最新学术观点,二十年过去了,这些观点是否过时?

胡炜权:绝对没有过时。对我们学界来说,研究日本史(特别是较少人研究的前近代史)的进度不如日本本土,很多学说还没有很好地吸收,这套书刚好帮助我们追赶日本学界的步伐。日本学界对于本国历史的研究,跟我们对中国史的研究一样,是十分活跃的,学说日新月异,但这不代表较早期的研究已经被淘汰。

以我负责审阅译稿的第七本《织丰政权与江户幕府:战国时代》为例,原作者池上裕子老师关于日本战国时代后期村落与战国大名建立契约关系、织田信长开展统一天下事业的过程等,都是她的重要业绩,即便到了现在,她的相关研究依然是我们必须参考的,依然重要和富有价值。

第四本《武士的成长与院政》作者下向井龙彦老师研究日本武士的发展和崛起以及从前日本王朝时代兵制的脉络、关系都堪称经典学说,关于这方面,我们国内仍然所知不多,这部书刚好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素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为什么这套书采用的是通史而非断代史的写法?

胡炜权:首先,日本历史与中国历史不同,难以用“断代”的方式去进行时代划分。这是因为日本起码在形式上没有实现真正的“朝代交替”,只有四五个“武士政权”先后执政;另一方面,以天皇为核心的京都朝廷是同时并存的,而且受到各个武士政权的拥戴和保护,断代史很难呈现这种“一脉相承”的发展特征。

其次,由于古代日本除了一段时期试图部分实行类似于中国王朝的统治模式外,基本上是一种权力分配,与贵族、佛教势力、武士共同管治的方式治理日本,基层社会的发展也超越了政权交替的框架,拥有独自的节奏,所以不应用断代史的方式来强行分断。

因此,以通史的方式呈现,更能显现日本历史的特征。对个人而言,这也有助于刺激中国读者反思惯用“中国模式”来理解邻国历史发展的毛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几年前曾流行一个词“知日”,就是强调要了解日本,了解当代日本的社会、文化、创意、艺术等等。这套“讲谈社·日本的历史”则是引领我们了解日本历史。了解日本史,有什么用途?

上一篇:如何确保自己的坟墓不会被两千年后的人“考古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 《历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