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孙亚冰、马季凡: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

善斋甲骨拓本集简介

孙亚冰 马季凡

孙亚冰,1978年生,河南登封人。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甲骨学与殷商史。著有《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文例研究》《商代地理与方国》(合著)、《从甲骨文看商代的世官制度》等。

内容提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藏有5种与善斋甲骨有关的拓本集,分别是《善斋甲骨拓本》《书契丛编》《善斋所藏甲骨文字》《宸翰楼藏龟甲文字》《殷虚书契续编二集》,本文对这5种拓本集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善斋 刘体智 书契丛编 宸翰楼

1959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所(1977年在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隶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编纂大型甲骨著录书《甲骨文合集》(以下简称《合集》),从全国各地墨拓、购买或受赠一百多种甲骨文拓本集[①],其中有4种与刘体智善斋甲骨有关,它们分别是《善斋甲骨拓本》《书契丛编》《善斋所藏甲骨文字》《宸翰楼藏龟甲文字》,现对这4种拓本集的现状作一简单介绍。

一、《善斋甲骨拓本》

1953年,刘体智将所藏两万八千余版甲骨售于中央文化部。甲骨运到北京后,借到考古研究所重新墨拓,并装订成册,凡28册,首、末册封面题名“善斋甲骨拓本”(图1下),线装,册长43厘米,宽28厘米,共1341叶,每页两面,拓本的最后编号是。拓片粘贴在宣纸上,每面多少不定,每张拓片正下方标注号码,龟甲左下角标注“甲”,牛骨不标注,有背面、臼面、涂朱或涂墨的右上角标“正”“背”“臼”“朱”“墨”,只有正面的不标注(图1上)。1961年,这套拓本集被借到历史所用于编纂《合集》。《合集》工作组在利用拓本前,先做了辨伪、校重、缀合等工作。校重工作,就是与《殷契粹编》《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等旧著录书互相比对,辨别各种拓本优劣,最后决定选片(图2)。《合集》贴版的时候,没有高超的复印技术。为求图版清晰,除第13册摹本集外,用的都是拓本、照片或从原书上剪下的片子。因这套《善斋甲骨拓本》片形完整,字迹清楚,《合集》选定、揭用了6700片左右(历史研究所还藏有善斋甲骨散片,《合集》采用了其中的一部分,故这只是粗略统计)。1999年出版的《甲骨合集补编》(以下简称《合补》)是《合集》的补充,也揭用了6300片左右(《合补》也采用了部分善斋甲骨散片,这个数字也不是精确的),不同的是它在《甲骨文合集材料来源表》里简称为“善”,在“合补来源表”里则简称为“历藏”。历史所还有一些零散的善斋拓片张,1973年借自考古研究所。编号与《善斋甲骨拓本》一样,《合集》《合补》用了一部分,还剩余一些。笔者之一马季凡曾计划利用这些散片恢复《善斋甲骨拓本》,但因散片不全,只恢复了一部分。

这套拓本集原归考古研究所所有,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交涉协商后,产权得以妥善解决,现在已归属历史研究所。

(图1《善斋甲骨拓片》内页及封面)

(图2 《甲骨文合集》编纂工作单)

二、《书契丛编》

《书契丛编》系胡厚宣先生抗战胜利后从后方来到北京,在隆福寺“粹雅堂”购买所得。胡先生在《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里说:“我从粹雅堂买了两厚册甲骨拓本,一部分像是刘晦之善斋的东西,但也有一部分是战后新出土之物。共有四五千片乃至六千片之多,我高兴极了。”[②]在《大陆现藏之甲骨文字》中又说“此为刘体智善斋原稿,为金祖同氏售出者。”1965年,胡先生将《书契丛编》赠予先秦史研究室,供《合集》编纂组使用。《书契丛编》现有4册,不是“两厚册”,或许是后来经过改装。各册书衣皆题“书契丛编”(图3下,据宋镇豪先生辨认,题名为胡先生笔迹)。统一线装,册高26.6厘米,宽18.7厘米。版心单鱼尾,上端墨书“书契丛编”,下端第一、二册只有“卷”字(图3上),第三、四册标“卷十一中”和页码。该集共收拓本7128片,以小片居多,质量稍差。通过核对我们发现,《书契丛编》基本上就是《善斋甲骨拓本》最后五本(第24-28册)甲骨的拓片。其中也有被揭取的,不知何人所为。

上一篇:外国人研究中国历史,这三个问题让他们夙夜难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 《历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