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读

中国古代茶专卖制度的历史研究

研究中国古代茶叶专卖制度,对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茶文化,以及发展当代茶叶贸易都有非常巨大的意义。中国作为茶文化以及茶叶的发源地,不仅拥有极具民族特色的庞大茶文化体系,同时还拥有着与之相关的茶叶贸易历史,茶叶专卖制度就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茶叶贸易的发展与茶叶专卖制度密不可分,深入研究和保存我国古代茶专卖制度,是当代相关学者共同承担的责任。 1 中国古代茶叶专卖制度概述 1.1 采取专营商业代替直接进行税收的办法,是古代最为常见的一种征收赋税的手段。作为古代最著名的理财专家,管仲可谓颇有盛名,他也曾一度被人们视为现代理财行业的鼻祖。作为齐国最知名的理财人士,结果在听取了他的意见后,在盐和铁两大产业中实行了专卖政策,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专卖政策也开始向酒这一产业迈进。直到后来的唐朝,才开始了以茶叶征收税赋为主的专卖政策。据史料记载,采取这种政策以后,茶叶税收额与往年相比增加了许多,而随着税收利率的不断增加,茶叶的税收基本上与盐、铁的税收持平。在进行茶叶税收的初期,主要对商人进行征税,来完成全年的税收计划,到了后期,实行了专卖政策,这一办法的出台促使“官种、官制、官销”制度的形成,这种硬性制度的规定,让平常百姓失去了种植茶树的机会,普通的茶树都被移植到政府经营的茶场当中,因此,激起民愤的同时,茶的产量也逐年降低。由于官员经营茶场时会呈现出种植无方、效益低下的状态,这就促使当时的茶场不得不面临倒闭的结局。为了更好的实行茶的专卖制度,唐朝对于茶的走私处罚十分严厉,也规定相应的制度,如发现私自售卖茶叶的队伍,按次数计算超过三次并总数在三百斤以上者均处以死刑。尽管是茶园的茶户,只要私自贩卖茶叶超过百斤,便处以“杖背”的刑法。而有些茶商为了贩卖茶叶,多半会采取武力反抗的政策,这些人不管贩卖茶叶的多少,均处以死刑。由此可见,唐朝为了实施茶产品专卖制度,其制度的严格可见一斑。 1.2 随着官员盐、茶、酒三种专卖制度的盛行,促使后期的制度也更加严格。整体的流程呈现为农民百姓种茶、制茶,官员进行征收以及通过商业方法完成销售过程。自赵匡胤统一全国以后,便执行了全面而彻底的专营政策,《茶录》这本书籍也在此时完成。到了后期,茶的专卖制度由官员制定,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完成了大型茶场的管理工作。官府需要以百姓茶园为种植基地,在为其提供政治本钱的同时,只让茶农收取烹制所需要的费用,而其他均交给政府,这种制度在解放初期被称为“统购”政策。政府将各地方收取来的茶叶进行统计,并按照茶叶的总体数量发放售茶劵,整个销售过程以售茶劵作为凭证。政府在整个搜查过程中,以较低的价格收入,并以较高的价格卖出,因此会获得最大的利润。这种官宦制度执行了多年,因此茶农的积极性也逐年下降,茶的产量与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最终造成了茶产品脱销的结果。又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成本不断提高,促使官宦制度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也逐年降低。为了彻底的摆脱这一局面,全国关于茶的专卖制度都进行了全面改革:根据茶的品质进行定价,茶农也可以与茶商进行讨价还价。这种政策既提高了茶农种茶的积极性,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官府收购茶叶的价格,促使整体的茶叶交易市场变得趋于稳定。经市场调查表明,采取了这种制度以后,政府通过茶获得的利润从连年亏损调整为逐年上升,由此可见,这种政策的执行对政府十分有利。为了确保专卖制度的贯彻落实,也为了严厉打击私自贩卖茶叶的商贩,针对不同的商贩,会处于一定的刑法,按照所犯的罪行进行处置,而违反官员且拒捕的人员皆处于死刑。 2 中国古代茶专卖制度的历史研究 2.1 唐代的茶叶专卖 唐代是中国茶叶贸易兴起的重要时期,在此时期,茶叶专卖制度开始发展起来,在唐朝后期,茶叶税收开始征收,并且都是以为民服务的旗号,实际上,这些钱并没有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总之,茶叶专卖制度在这个时期开始,就是为国家服务的,一些高官将其作为获取金钱的盾牌,获得了不少好处。 2.2 北宋的茶叶专卖 通过对北宋政府关于茶叶专卖制度的分析可以发现,所有制度的产生最终只有获利一个目的。无论是官员、政府或者是平民,都想利用茶叶来获取更大的利益,这也是北宋政府和商人始终追求的目标。政府出台了大量有关茶叶专卖的制度,而利用这些制度进行经营和获取利润的茶商也同时兴起,他们之间既是合作的关系,也是竞争的关系。一些商人和园户都十分抵制这种制度,但是由于当时的农业经济增长十分迅速,粮食剩余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生产和加工技术的不断完善,促使当时的商品经济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到了后期,城市经济迅猛增长,打破了“坊市”制度以后,让小城镇和大都市都变得日益繁华,也间接地形成了区域市场。延边贸易和海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和扩张,使得北宋政府只能通过税收来增加财政的收入。由于当时北宋有良好的商品经济发展基础,因此,改变了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结构。

上一篇:历史研究的时代担当

下一篇:北宋“刘家针铺”铜版印刷广告浅析

Copyright © 2018 《历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