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
1996年9月,著名史家唐德刚在台北《传记文学》发表的《中国国家转型论提纲》率先提出两百年出“三峡”说,认为中国政治社会制度的第一次大转型是在两千多年前,从封建制转到郡县制,前后经过了二、三百年才最终完成:
“这第二次大转型是被迫的,也是死人如麻,极其痛苦的。这次惊涛骇浪的大转型,笔者试名之曰‘历史三峡'。我们要通过这个可怕的三峡,大致也也要历时两百年。自1840年开始,我们能在2040年通过三峡,享受点风平浪静的清福,就算是很幸运的了。……不过不论时间长短,‘历史三峡'终必有通过之一日。”
他自称这是“积数十年治学与教学得,对祖国历史,和国族的前景,所作的粗浅的认知和‘大胆的假设'。”三年后,他在另一文中进一步发挥这一观点:
“过去五千年的一部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五千年(至少一千年吧)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此一转变,实是任何人力、物力,皆不能逆转者也。这就是吾人所谓的历史的‘必然'。
但是‘帝王专制',所牵涉的非‘帝王'一人而已也。它是个政治社会文化相互配合的特殊制度的集体运作。也是一部统治机器的有效操纵。‘民主政治'亦然也。它是一种制度;也是杜威、胡适师徒,口口声声的所谓‘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也。所以从帝王专制,要转变成民主政治,不可一蹴而几。二者要从政治经济转型开始,而一转百转,要全部转完,实非数百年不为功也。”
“两百年出三峡说”因为收入《晚清七十年》一书开篇而广为流布,引起相当的关注。2000年6月,两位与唐德刚同时代的知识分子,1920年出生的许良英先生与1923年出生的李慎之先生之间对此有过一番讨论。李先生认为按照两百年出“三峡”说,还有四十年,也不算太长。研究自然科学史出身的许先生则有不同看法,认为“历史的变化,常常是难以逆料的。……促成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很复杂的”,他不相信历史可以预见,而是深信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和人心不可悔”。
2009年10月26日,一代史家唐德刚先生走了。
时光之流,浩浩荡荡,今天历史仍在“三峡”中。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何日过重山。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 《历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