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著名历史学家、武大教授朱雷逝世,毕其一生研

朱磊在新疆整理文件。受访者刘金宝供图

长江日报8月11日报道 前面的古车司机和神秘的高昌国一直备受关注。关于这段历史的《吐鲁番出土文献补编》将于今年出版。这是继《吐鲁番出土文献》之后,我国又一研究吐鲁番出土文献的伟大著作。然而,本书的作者遗憾地错过了见证人。

8月10日凌晨1点40分,著名历史学家、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朱磊先生研究,因治疗无效在武汉去世。 85 岁。他一生致力于研究吐鲁番出土文献和敦煌历史。

唐昌儒从头开始

参与整理吐鲁番出土文献

1994年朱磊(中)与新疆博物馆吴震(右一),浙江大学教授敦煌的刘金宝(左一)。受访者刘金宝供图

朱磊196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学习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与大史学家唐昌儒、敦煌吐鲁番文献。

唐长儒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读、写《二十四史》,二是整理吐鲁番文献。这第二件事,朱磊全程参与,整理、编辑、定稿,没有失败。

1959年至1975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哈拉、卓等古墓群中出土了大量晋唐时期的古墓葬,主要是古代吐鲁番地区汉族居民的遗物。这些文件除部分直接以文书形式埋葬外,还比较完整,大部分是作为废纸制成埋葬用具,所以大多残缺不全,破损不堪。 1975年底,国家组织成立了出土文献整理小组。作为课题组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朱磊被借调到乌鲁木齐等地工作。

这项工作持续了十多年。朱磊的学生、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刘金宝向记者介绍,《吐鲁番出土文献》最终形成了10卷。朱磊先生单独撰写3卷,与他人合作撰写6卷,共参与编写9卷。无论是在乌鲁木齐,还是在北京、上海,朱磊都很少回家。两个儿子遇到偶尔回家的父亲,问母亲:“这个人是谁?”

2010年,74岁的朱磊开始整理出土文件的各个部分。 1998年没有被派往北京。他每年去新疆四五个月。 2019年,他最后一次去新疆。

去年,朱磊病重住院。他仍委托妻子前往新疆完成相关交接工作。今年5月,新书《吐鲁番出土文献补编》的签约和出版终于尘埃落定。朱磊先生当场说:“我的愿望终于来了。”

刘金宝告诉记者,朱磊先生是一位纯正的历史学家,一生致力于吐鲁番的发掘工作。仪器。

进入吐鲁番古遗址

服用大量牛黄排毒片

朱磊与妻子田素华合影。受访者刘金宝供图

最后一本书《吐鲁番出土文献》于1996年出版,历时22年。 “它填补了中国古代史研究的一些空白,修正了一些错误的说法。”刘金宝说,《吐鲁番出土文献》的意义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朱磊曾用“静”来形容吐鲁番出土文献的珍贵历史价值。刘金宝现继续学术研究,主要研究敦煌吐鲁番文献、丝绸之路与西北史、隋唐史。他说,这些出土文献中发现的儒家经典、中原文化和法规,证明新疆在很久以前就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文档收集和验证工作难度大。 1974年,朱磊前往新疆,进入吐鲁番古遗址。他正在经历冠周炎的发作。医生怕他的炎症引起败血症,不肯放他走。为了取得成功,他买了很多牛黄排毒片,和医生开的药一起服用。 1975年7月的火焰山,白天如炼钢炉,夜晚如火如荼,朱磊等同事整理了阿斯塔纳古墓出土的文献和几处墓志铭,初步组装了对经文的解读。研究。

组织起来并不容易。他曾在《唐昌儒吐鲁番文献》一文中说:“人物难辨,碎片难拼,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进入“命名”和“约会”阶段就更难了。 《吐鲁番出土文献》共收录文献1800余篇,经阅读、变位、标点、命名等方式出版。其中有很多破损、丢失的笔、字迹难以辨认,需要一一标注。

课题组成员的星光璀璨

< /p>

2019年11月,朱磊在李政墓前。 ?来自吐鲁番研究所官方微博

《吐鲁番出土文献》现已成为众多学者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在此基础上,我国的“吐鲁番研究”不断发展。那时,参与文献整理组的专家学者大多已不在人世。

当时参加文献整理组的专家学者包括:新疆博物馆吴镇、穆顺英、李政、邢开定、武汉大学历史系朱磊、陈国灿、程锡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马勇、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王曲飞、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沙志、孙中山历史系姜伯勤中山大学等,以及许多其他学者参加了短期工作。

上一篇:美日韩三国历史教科书都是如何写中国的?或许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 《历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