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拿到500毫克月球“土特产”,中大怎么研究我们

羊城晚报记者陈亮文章
7月12日,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举办嫦娥五号任务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在北京,标志着月球样本科学研究工作正式启动。
经审查,批准了中国地质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13家科研机构的31项申请。此次发放的月球土壤约17.4764克,中大收到500毫克,是所有已发放样本的大学中最多的。
这批“月球土特产”有什么特别之处?中大会如何进行研究?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中大相关研究人员。
中山大学发布的月球土壤样本< /div >
样本将用于探索月球撞击历史
前往北京取回珍贵月球土壤的“月球卫士”、大气学院肖志勇副教授中大科学介绍,月球土壤就是月球表面。在岩石的连续冲击下,反复研磨破碎形成的碎屑,颗粒极其细小。月球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月球物质信息,记录了月球与地外粒子相互作用的历史,是研究月球演化的关键信息载体。
据悉,根据国家探月中心的要求,中大已经完成了嫦娥五号月球样本的运输、储存和保护装置。这些设备将在纯氮气和极其干燥的环境下进行存储和分析。样品13日由肖志勇护送至珠海,存放于中大珠海校区。
月球土壤样品发放仪式(左三为肖志勇)
在正式的研究过程中,会在干净的环境中对样本进行选择、分类和专业分析。 “样本分析是进一步推动中大行星科学发展的关键推动力。”肖志勇表示,收到这个样本,意味着中大作为国内最早的科研机构之一,已经开始了月球土壤研究,中大行星科学研究团队正在为国家深空探测科学目标迈进一个新的水平。
记者了解到,月球土壤中含有大量玻璃,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土壤中也含有玻璃颗粒。肖志勇告诉记者,月壤经过高速撞击、熔化、气化后,在冷却过程中会形成玻璃珠。
中大科学家将在月球土壤样本中选取各种类型的撞击玻璃,运用地球化学成分分析和研究方法,研究撞击玻璃的成因机制和形成年龄,并就此探讨月球撞击的历史基础 。 “这项工作不仅对月球的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而且为理解太阳系内天体的宜居性演化提供了支持。”
广东发现地外撞击形成的远距离溅射玻璃
中大深度参与深空探索几乎所有国家的任务
为什么第一批月球土壤样本“花落”中大?肖志勇指出,中大拥有一支长期从事行星科学研究的团队,在月球地质演化领域积累了十余年的研究经验。
中大行星地质研究组长期从事撞击过程和太阳系内部撞击历史研究,具有大量独创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积累。这次申请的样本围绕撞击过程和月球撞击 撞击的历史展开。在样本申请答辩过程中,其研究基础和研究意义得到评委一致认可。
继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后,我国正式拉开了探月和深空探测的序幕。随后,我国成为第三次成功登月、第二次成功登陆火星、第三次成功返回月球样本国。
从中国黄土中采集的疑似撞击玻璃颗粒
为应对国家深空探索战略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大于2017年依托大气科学学院成立空间与行星科学系,并陆续引进了一批有识之士深入参与国内外行星探测任务。人才济济,开展相关教学科研工作。
据介绍,此次获得样品的肖志勇副教授是团队的核心,也是行星地质领域的领军人物。长期在美国、德国等深空探测国家学习和工作。曾深度参与美国水星探索计划,获得美国宇航局团队成就奖。
月球土壤样品的外部存储盒
< div>中大大气科学学院空间与行星科学系主任崔军教授表示,除了对嫦娥五号样本进行分析外,该校师生的研究对象主要涵盖了太阳系中几乎所有的天体,在地球宜居性演化方面取得了大量原创成果。
迄今为止,它已深入参与了几乎所有国家深空探测任务,包括嫦娥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工程以及月球科学研究站的建设,主要基于勘探数据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参与了部分工程任务实施的保障工作。
“经过几年的努力,空间与行星科学系迅速成长为我国深空探测和行星科学研究的骨干力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崔军说。

上一篇: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国际论坛)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 《历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