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山东历史有多远?山东考古成就展告诉你!

“中华立国五千年,神州相传自古。”大家都知道有5000年的文明史,那么山东这个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又是多少年呢?

来源:山东博物馆

筹备已久的“山东考古成果展”2021年7月6日终于和你见面了!在本次展览中,我们或许能找到埋藏在时间和黄土中的神秘答案。

数百年来,经过几代考古学家的潜心挖掘和研究,目前山东地区已形成了后里文化-北新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 石文化考古文化发展的完整序列。让我们跟随山东百年考古的脚步,沿着各种史前文化所确立的时间线,追溯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

地图|龙山文化遗址分布图

1930年代,“圣地考古遗址”章丘城子崖遗址的发掘,开创了山东考古的先河,也展示了悠久的文明史。

在城子崖遗址,我们发现了大约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证明以山东为中心的东部沿海地区存在着本土文化。磨光黑陶是典型的文物,是与彩陶文化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 1934年,发表了第一篇野外考古报告《城子崖》。此后,在日照、济宁、聊城等地发掘出大量龙山文化墓葬,进一步分阶段、分阶段地深化了对龙山文化的学术研究。在此基础上,山东考古学家构建了“文明起源的城市、城镇、聚集地”。 “在文明起源的研究中,理论仍然具有指导作用。

龙山文化是山东发现的最早的考古文化,与文明起源的研究密切相关。它的发现和建立为我国古代文明的本土起源提供了考古确凿的证据,从根本上推翻了文化,在考古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地图|大汶口文化遗址分布图

1959年,为了配合金浦铁路复线工程,考古人员在山东包头村西在泰安大汶河南岸,已发掘出133座史前墓葬,墓葬物品丰富精美。1962年,对曲阜西夏侯遗址的发掘证实,这些遗迹从考古层面上早于龙山文化。 1964年,时任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先生提出“大汶口文化”之名。

考古发掘结果表明,大汶口文化时期农业经济发展迅速,手工业生产技术日趋成熟。大汶口文化中后期,出现了许多面积达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平方米的区域性中心聚落,海岱地区的社会复杂性和文明进程开始加速。大汶口文化陶器铭文的发现,为探索文字的起源与发展、中华文明的起源等重大历史课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图片|大汶口文化陶器

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和建立是新考古学发展中最重要的收获之一。它解决了龙山文化的起源问题,从龙山文化中发展出山东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延续了 1500 多年。

地图|月氏文化遗址分布图

1973年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系在泗水发掘殷家城遗址,提出“殷家城二期文化”命名首次将月氏文化层区分为龙山文化和商文化层。 1979年,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在牟平区发掘了赵各庄遗址,为认识这类遗迹增添了新的信息。

1981年,闫文明先生提出岳氏文化的命名并获得认可。月氏文化是一种分布于夏代至商代初期的考古文化。这一发现明确了龙山文化的去向,填补了山东龙山文化与商文化的空白。

图片|北新文化主要遗址分布示意图

1978-1979年社科院考古所山东队与滕县文化中心发掘北新遗址,发现了早于大汶口文化的北新文化。这种关系逐渐明朗,不仅找到了大汶口文化的源头,而且使山东史前考古文化的发展序列有了1000多年的历史。

7000-6000年左右的北新文化时期,农业经济发展迅速,该地区的人口也显着增加。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南部太湖地区的北新文化和马家浜文化,以及黄河中游仰韶初期的半坡文化开始了文化交流互动,从而加速了各自文化的发展。的步伐。

上一篇:「“七溜八遛”东南网带你逛历史遗迹系列之一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 《历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