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感受古墓背后故事 展示悠久巴渝历史

明代墓葬壁画

在重庆考古专家们的手中,十余个从新石器时代绵延至明代的代表性墓葬,在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得到保护性展陈。

22日,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白九江在考古百年暨枇杷山书院揭幕仪式上表示,未来,市民可在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正在布展的“春秋不朽——重庆古代墓葬复原陈列”展览中,零距离感受聆听这些古墓背后的故事,亲自写上一份“到墓笔记”。

重庆保存下来的最早墓葬

来自新石器时代

渝水巴山,濯濯巍然。代代先民在这里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而墓葬作为古人身后的栖身之所,是考古发掘中最重要的遗存之一,其中体现的墓制、葬俗和审美等,不仅勾勒出重庆地区古代先民真实的生活图景和丰沛的精神世界,还是探秘古代社会形态的重要物质材料。

白九江说,通过考古发现,重庆迄今为止最早的墓葬是巫山大溪遗址的新时期时代中期大溪文化墓葬。

在展厅的入口处,一片巨大的透明玻璃下方,数座从重庆三峡地区整体切割的新石器时代墓葬,不仅将为观众展示新石器时代重庆先民的墓葬形式,还将让你一览大溪先民独有的屈肢葬葬俗。

2013年4月,随着江水的渐渐退去,一个藏于地下的墓葬群,暴露在巫山县的长江岸边。考古专家们闻讯后赶到现场,确定其为汉代古墓,可随着考古工作的逐步展开,考古工作者们却在汉墓底部的泥土中,赫然发现了一片5000多年前的墓葬群。这个墓葬群与其它古墓有着明显的不同,因为其中埋葬的墓主,大多像婴儿一般蜷曲身体“沉睡”着。

他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蜷曲着身体被埋葬?为什么有些人身上插着骨镞?一个墓葬里至少排列着6具人体骨骼,又是什么原因?

这个生活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族群,带着众多的谜团破土而出,有些谜团在考古专家们的研究中得以破解,有些却可能永远无法破解———他们就是著名的巫山大溪人。

常见的古墓中,墓主人基本上都是伸直肢体平躺在墓室之中,而大溪人却明显有着决然不同的丧葬习俗。在大溪人的墓群里,死者多以各种各样蜷曲的姿势“沉睡”。

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入葬?从大溪人被发现开始,这个谜团就一直困扰着学术界,至今仍然众说纷纭。

白九江说,考古专家们提出了多种观点,有的认为是摹仿睡眠的姿势;有的则认为当时已有一些解剖学知识,让死者模仿婴儿在母腹内的姿态,方便重新投胎;还有专家认为,这是专门针对非正常死亡者或凶死者采取的一种葬式;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为了避免其灵魂出来危害活人。

墓室内的这片精美壁画

再现明代服饰信仰

你听过三足乌吗,这种存在于中华文明五千年神话故事中的“异兽”究竟在古人的想象中是什么样子,身着朱红面料蓝色领口的玉女又是什么样子?

在展厅尾端,一组从永川区青峰镇凌阁堂村切割回的明代中晚期墓葬壁画,将为观众们全面展示明代重庆人的精神世界。

虽然已经过去数百年时光,可是在考古专家们的精心呵护下,这组壁画仍然保存了它们美丽的色泽。

该项目考古现场领队汪伟说,凌阁堂壁画墓室是重庆境内目前发现的唯一明代壁画墓。

2008年4月10日。青峰镇凌阁堂村2社村民们正在修建青峰镇至来苏镇的公路。

施工挖掘机一铲下去,“轰——”的一声响,泥土堆坍塌出一个洞,洞内美女壁画红光四射,村民们都被惊呆了。靠近细细端详,在一片纯白的洞壁上,竟然绘制有色彩鲜艳的祥云、马、鹿、侍女等人物和动物图形,姿态万千,栩栩如生……

“这是重庆境内发现的第一座明代壁画古墓,也是重庆市保存完好的唯一一座古代壁画古墓。”白九江说。

历经数百年的壁画重见天日,怎样让它保存下去?封闭的墓室一旦打开,随着温度湿度变化,壁画容易出现脱落、开裂、发霉、生虫等问题。为此,考古专家们在壁画表面涂了一层植物胶,并贴上两层纱布加固。

“为保证壁画干燥,晚上还要开电灯甚至电暖器烘烤。”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修复专家张光敏说,汶川地震发生后,他们还在墓室两壁之间架起木撑,防止墓壁垮塌。

随后,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决定将这座珍贵的墓葬异地搬迁保护。但墓室顶部、两侧、后壁都绘满壁画,如何保护壁画的完整性成了摆在考古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上一篇:50年前,梁思成对彭真市长说:历史将证明你是错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 《历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