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男人为什么要读历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鉴往知来,惩前毖后。
经常读历史的男人一般都什么样???
是个思接千古的人,是个淡泊明志的人,是个宁静致远的人,是个远离世俗的人。

读历史有什么用?
我们常常听到的回答是——读史使人明智。
何为明智?就是通达事理、富有远见,拥有超出常人的辨别、选择能力。

一个男人一生最重要的两个事情,无非就是事业和婚姻。古往今来,面对这两项难题都能妥善处理的,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知古鉴今,反躬自省。
01
上周,我听说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
一位数月没联系的前同事生病住院了,心情抑郁、厌食厌世。什么原因呢?找工作不顺利,感慨三十岁了却一事无成,还到处碰壁不受待见。

是不是挺让人难以置信,一个三十岁的男人,心灵怎么就这般脆弱,这样就被击倒了呢?
安逸的生活是否令你满足了呢?看来是的,起码你不想再去奋斗了。
但是你却觉得于心难安,说明你对现状的担忧。觉得自己是否也该改变下平淡的生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别当咸鱼了。你才30,正是事业上升期,现在不奋斗什么时候奋斗?
你当咸鱼是舒服了,但是如何让你的家人和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呢?

心境太小,人生的不如意、受委屈,发生到了自己身上,负面情绪容易在狭隘的心胸无处藏身、来回游走,闹得怒气满腔、牢骚满腹,一滴水掉进杯子里会溅起水花,而掉进大海却波澜不兴。
那么,怎么才能舒张胸臆、心胸宽广呢?读历史肯定是其中的良方,对于一个善读历史的人来说,天下之事了然于胸,遇事如果能以古人做自省、自勉和自宽之用,就很少自怨自艾,人们说读历史的人大气,是不无道理的。
读历史的人容易骄傲,或者说自负。从内心深处来讲,喜欢历史的男人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建功立业作为自身的价值追求——就像历史上的那些人物一样。历史是崇高的,这就无形中把现实降低了,不降低现实你没办法抬升历史,所以现实是值得鄙视的,至少现实是值得去改变的。因此喜欢历史的男人骄傲。你也可以理解为恃才傲物,喜欢历史的男人有才,恃才傲物是文人本性或者说通病。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司马迁,在遭受“宫刑”这种奇耻大辱之后,他以前人受难受辱而顽强不屈的故事来自我开解、自我激励,为自己的忍辱负重找到精神依托,最终完成了《史记》。

他的心理治疗秘诀就藏在那篇《报任安书》中,其慷慨激昂、壮怀激烈,尤为发人深省。与孟子那段著名论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主旨不谋而合,都在强调磨难使人成才。
学古知今。不仅看人性,还看成败得失,看社会规律等等诸事。
对于那位抑郁病倒的朋友,我给他反复灌输的一个观点就是:一个人要有“生当作人杰”的远大志向,也要能够接受自己很可能一事无成的现实。
商代姜子牙、西汉主父偃和元末姚广孝,前半生都郁郁不得志,人生发迹时分别是72岁、40岁和45岁;
西汉东方朔明明是姜子牙、张良那样的奇才,却无奈生不逢时,沦为汉武帝的玩偶;
刘备48岁之前的25年时光,一事无成如丧家狗一样流浪;
岳飞、于谦忠君爱国,立下汗马功劳,却含冤而死。

硅谷有一句话,First-rate people hire first-rate people; second-rate people hire third-rate people.
对比这个历史故事:一次楚庄王与虞邱子说话,很晚才下朝。见到樊姬就说虞邱子是忠臣。樊姬说:“如果说虞邱子是聪明之人倒还勉强,然而他未必算是一个忠臣。我听说虞丘子担任楚国丞相十余年,推荐的不是自己的子弟就是同族的兄弟,没有听说他推荐贤人、斥退平庸之辈。这样做是蒙蔽国君而堵塞贤人晋升的路。知道贤人不推荐,这是不忠;不知道那些人是贤人,这是不智。”楚庄第二天把樊姬的话告诉了虞丘子。最后虞丘子让出自己的房子,派人去迎接孙叔敖,把他推荐给楚庄王。楚庄王让孙叔敖担任令尹,治理楚国三年,楚庄王得以成为霸主。

上一篇:失传两千年古书终于找到,各地专家一起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 《历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