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剑桥大学教授古克礼:仰望星空的历史意义


古克礼

访谈学者:古克礼,Christopher Cullen,剑桥大学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荣誉教授,达尔文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荣誉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科学史,包括数学史、天文史和医学史等。获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3至2013年间担任李约瑟研究所所长及该所《中国科学与文明》系列丛书主编。

访谈人:赵静一,毕业于剑桥大学古典学系,获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为该系首位来自中国大陆的本科生。现任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及李约瑟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古希腊与中国哲学思想比较。曾受邀参与录制BBC大型纪录片《中国故事》。2018 年初,与劳埃德(G. E. R. Lloyd)爵士共同编辑的《古代希腊与中国比较研究》(Ancient Greece and China Compared)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成为该领域里程碑式的著作。

学人Scholar由访谈人授权发布。

古克礼教授应该是我认识的最可爱的学者之一了。用“可爱”形容一位知识渊博、令人尊敬的大学者,似有不妥,不过,面对一个学识高深又活泼有趣的人,你对他的感觉肯定不只是崇敬。古克礼教授是一个纯粹的人,虽然数年前就已退休,但他对很多事物却依然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心,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热爱也始终如一,从未改变。古克礼教授对生活的激情与热爱,以及举手投足间表现出来的洒脱与活力,不夸张地说,能为他至少减龄二十岁。前些天意外看到一张1998年的老照片,二十年过去,他竟然一点都没变。

我于博士二年级时初识古克礼教授。记得那时他刚刚做完一个小手术,大家关切地询问他的健康状况。他雀跃地对我们说:“我感觉棒极了!就像电视里鸟食广告中的小鹦鹉一样,重又恢复到了蹦蹦跳跳的状态。”古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幽默风趣的人,聊天的时候,你会时常被他形象的比喻逗笑,当欢笑声还在空气中飘荡时,古老师话锋一转,马上又把大家带到另一个无比有趣的新话题,因为他总是有满脑子的趣事跟我们分享。古老师操着一口悦耳的贵族英语,说话时表情丰富,神采飞扬,无论言者还是听者,都沉浸在对话的喜悦中。我暗自感叹,如果不驻守在学术界,古老师一定会是一位十分出色的演员。

当然,关于古老师的记忆并不只是这些好玩儿的家常。在李约瑟研究所,他曾做过一场题为“清代天文学家梅文鼎”的报告,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的演讲逻辑清晰且生动有趣,坐在台下聆听绝对是一种享受。天文史如此深奥难懂,而那天,他却貌似不费吹灰之力便把其精髓传递给了听众,让在场的每个人都仿佛跟着他穿越到了清朝,走进了历史的长河中。

2013年底,李约瑟研究所为古克礼老师举办了一场退休酒会,现场气氛轻松而愉悦。酒过三巡,古老师对我们说:“我现在终于不用去各处为李约瑟所拉赞助,以后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研究工作中了!我和夫人已经制定了下一步的研究计划,足够我们用三十年来完成!”

一晃四、五个春秋过去,2018年4月,我有幸在李约瑟所采访了古老师。访谈主要围绕中国的天文学传统、古代世界的研究方法和路径以及中国对科学的贡献而展开。

点击观看访谈短视频

一、从伊顿物理老师到中文博士

赵静一:古教授,很荣幸有机会和您交谈。请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中国产生兴趣的?

古克礼:我从10岁左右开始就对中国感兴趣了。记得有一天,我母亲带我去图书馆,给我找到了一本美国作家写的书,叫作《与龙握手》(Shake Hands with the Dragon)。作者讲述了他与美国当地中国移民交往的故事,并有意通过这一故事来消除当时人们对中国人的歧视。书中描述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谈到了孔子和中国的文字等,这一切都令我十分着迷。所以说,我从很早就对中国产生了兴趣,不过,我真正开始研究中国历史,已经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赵静一:您的本科专业是工程,请问您是怎样走入中国古典这一领域的?这可是一个不小的转变。

古克礼:这要从我上中学的时候说起。我13岁的时候,面临一个选择,就是要决定之后几年专攻哪些科目。学校要求我在德语、科学或希腊语这三门学科中做出选择。我的父母13岁时就辍学了,他们没有能力给我提供职业规划上的指导,于是我就听由学校指挥,选择了科学,虽然我当时对希腊语更感兴趣。

上一篇:750亿美元!美国C频段竞拍创历史天价 频谱分配面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 《历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