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张居中:舞阳贾湖骨笛的发现与研究历程回顾

本公众号在10月28日推送的文章《贾湖骨笛》转载自某网站。

文章推送后,《贾湖骨笛》一文中提到的张居中老师在后台留言,指出此文诸多问题,以及本号工作人员不严谨。特向张居中老师致歉,向各位关注此号的朋友表示歉意!

本号在“中原文化研究”文中找到此文,今天推出,以正视听。


最近看了一些网上流传的文章和视屏,尤其是中央电视台刚刚播出的国家宝藏节目,都出现不少与事实有出入的现象。为了正本清源,以向观众传播正确的信息与知识,作为贾湖骨笛的发现者、贾湖遗址发掘领队和主要研究者之一,我觉得有必要将贾湖骨笛的发现与研究的历程向社会、向公众进行简要介绍,以正视听。目前社会上流传的关于贾湖骨笛的错误信息,大体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认识的渐进性,导致阶段性成果有出入造成的;二是时间较久,导致有些老先生记忆模糊不清造成的;三是信息混乱,传播过程中以讹传讹造成的。而这三种情况,几乎都没有恶意,这是应该肯定的。

我是1984年9月,以河南考古所第一(史前)研究室副主任的身份,主持贾湖遗址第二次发掘,开始我的30多年贾湖遗址发掘与研究生涯的,也从此与贾湖遗址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贾湖骨笛的发现与研究,是我此项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1986年五一节刚过,贾湖遗址第四次发掘正在持续紧张的进行中,负责发掘23号探方的技工贾分良把我和同在考古工地现场的我的师弟杨振威叫过来观看刚刚清理出的78号墓,该墓主人头部和部分上身被其他墓葬打破不存,唯腰部以下保存尚好,股骨外侧有两段骨管,分别编为M78:1号和M78:2号,均稍残,在其一侧管壁见有7个圆形穿孔,贾分良认为很像“笛儿”,还有其他技工认为像箫,当时我认为,不管是笛还是萧,都是乐器,就目前的初步观察,既不是笛,也不是箫,究竟是不是乐器,什么乐器,需请音乐家进行权威专业鉴定后方可下结论,目前先暂时按“穿孔骨管”来记录。这是此类器物的第一次面世!第一次出土的M78:1号这支骨笛后来调拨到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现被国博收藏,这是后话。之后又有其他墓葬出土有这类标本,虽大多记录为“穿孔骨管”,但也有技工记为“笛形器”或“箫形器”的。这类器物到底是不是乐器?如何吹奏?发声原理如何?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如何定名?成为萦绕在我心中的一个未解之谜!由于我是从事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的,音乐知识十分匮乏,要想对出土的骨笛进行深入研究并定名,就需要请教有关专家。

1986年8月,中国音乐学会在河南郑州举办“纪念朱载堉诞辰500周年学术研讨会”,吕骥、黄翔鹏、赵沨、李纯一等大腕儿云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为“穿孔骨管”定性的良机!于是我请河南考古所因为出土古编钟测音与部分音乐家合作过的老前辈李京华先生和赵世刚先生引荐,兴致勃勃的来到音乐家们下榻的中州宾馆,没想到刚到一楼请教其中一位专家,就得到了“音孔太细,吹出的音肯定很尖细,很难吹出音列,不可能是乐器,顶多是打猎时的哨子”这样的结论!一盆凉水泼下,我们也失去了继续请教的兴致,只能悻悻而归!

在随后的发掘中,又陆续发现了多件此类“穿孔骨管”。1987年春,贾湖遗址进行第六次发掘,5月的一天,在清理第282号墓时,发现该墓墓主人左股骨内侧放置的1支完整无损的“穿孔骨管”,管身上有7个大小完全相同的接音孔和一个不知有何作用的小孔;左股骨外侧还放置一支断了三节,并打了六组的缀合孔的同类器,分别编为M282:20号和M282:21号。当时适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一研究室主任裴明相与陈嘉祥两位老先生到工地检查工作,裴老一见这支骨管,兴高采烈,不顾拂掉骨管身上的泥土,便按吹箫的方式对嘴吹着表演起来,由于骨管内的泥土当时尚末进行清理,还不能吹出声来。

截止到这次发掘,先后出土了20多支“穿孔骨管”,大多7孔,还有5、6、8孔笛各一支,其中尤以M282:20号保存最好,毫无残缺,而且油光发亮,显系长期把玩所致。标本的增加,更使我增加了定性为乐器的信心!此次发掘,还有甲骨契刻符号等重要发现。

1987年6月贾湖遗址第6次发掘结束后,为了确认贾湖“穿孔骨管”的乐器属性,以及甲骨契刻符号的性质,我和郝本性所长、裴明相先生及郑州大学考古专业的宋豫秦老师于1987年7月底一同携带贾湖M282:20号“穿孔骨管”以及主要几个甲骨契刻符号标本来到北京,在先后请教了胡厚宣、张正烺、苏秉琦、俞伟超、张忠培、严文明、李学勤、高明、裘锡圭、李伯谦等先生后,我们联系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黄翔鹏、吴昭、萧兴华等多位先生,但只联系到了萧先生,我们约好在北京前海西街北京市考古所北大门口见的面。萧先生当时一见到这件骨管便大吃一惊,因为它的构造和新疆哈萨克族的吹奏乐器斯布斯额(汉名应为直吹木笛)和新疆塔吉克族的鹰骨笛极为相似,认为它就是一件乐器,它的出现,比历史上任何关于笛的记载、出土的文物和砖雕绘画都要早数千年!为了确定这支骨管能否吹出乐音,萧先生当即便带我们一行到中央民族乐团找到刘文金团长,当时中央民族乐团管乐声部正在排练,当刘团长听了我们简单的介绍之后,便在排练休息时召集管乐声部的好几位先生来试奏,但只有笛子演奏家宁保生先生首先用斜吹的方法吹出了它的基本音阶,这一结果使所有在场的人都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贾湖“穿孔骨管”的乐器属性确定无疑!

上一篇:历史交汇点上的世界期待——多国人士关注中国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 《历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