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日本刀就是唐刀?解密唐刀与日本刀的历史渊源


现代人讨论的唐刀是历史上的唐代刀,严格意义来讲,应该是指唐代(公元618—907年)所使用的刀,尤其是指唐朝官方典制列载的,用于战斗、防卫、羽仪佩饰等场合的各种不同形制的刀具的总称。而一些归附唐王朝的边疆地区游牧民族使用的某些独特刀制,原则上不应列在唐刀之内。

唐代及后世各代典籍对于唐制式刀具的记载注疏均十分简略,几乎没有形制、尺寸方面的描述,造成后世人们对唐刀难有清晰的认识。

中国在系统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出土的古代兵器中多见商周秦汉青铜剑,汉代钢铁长剑、环首刀等兵器,出土数量相当可观。

但是唐代刀剑兵器出土实物却相当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汉代以前,有以大量兵器作为陪葬品的葬制、葬俗。但汉代以后,这种葬制葬俗逐渐衰落,至隋唐统一中原时,基本完全废止;另一方面,每逢朝代更迭,统治者为江山稳固,往往将前朝兵器尽数收缴补充军队所用,或直接将其销毁炼铁——孔子所谓“铸剑习以为农器”,鲜有前朝兵器传世。


加之中国重文轻武的思想,历史上各朝代基本上都采取对兵器进行严格管制、禁止民间私藏的政策,难有兵器收藏之风,即便偶有实物流传后世,经过历朝历代的战乱灾祸和外族的侵袭等因素,往往造成流失不传或者传承信息难以考究。

另外,古代之刀尤其是战刀多不施铭文,即使偶有铭文信息明确的唐代刀,但因钢铁地下埋藏易腐,出土多难以辨识考究,而且前后朝代的刀形制多有传承延续,断代比较困难,现今人们很少见到有确证的唐刀实物。通常,只有官方考古在唐代墓葬或遗迹中发掘出的刀,才能作为唐刀的确证,民间收藏者收集的一些具有唐刀风格的刀只能作为参考,不予详述。

据《唐六典·卷十六·卫尉宗正寺·武库令》载:“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鄣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释名》曰:“刀末曰‘锋',其本曰‘环'。今仪刀盖古班剑之类,晋、宋(指南北朝宋国)已来谓之御刀,后魏曰长刀,皆施龙凤环;至隋,谓之仪刀,装以金银,羽仪所执。鄣刀盖用鄣身以御敌。横刀,佩刀也,兵士所佩,名亦起于隋。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剑。”

《唐六典》于开元十年至二十六年(公元722—738年)编纂完成,唐代并未刊刻,只有抄本,没有明诏颁行,但有学者研究指出唐代实际上是有行用的。后世宋、明、清各朝都有点校刻本,日本在唐代有抄本传入,后有根据中国明代刻本补订检校版本。


《唐六典》关于刀制的注疏,是编修撰注者所为,还是后世刊刻点校者所加不得而知,对唐代军用以及仪仗用刀作了一个模糊的规定。

西汉时期,随着冶铁技术的成熟,生铁制钢技术的发展,钢铁兵器逐步取代了青铜兵器,环首钢刀成为军队中短兵器的基本制式装备,使青铜剑完全退出了战场。这种基于炒钢和百炼钢技术的环首刀基本定型,历经汉代、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绵延数百年,其间多有改进提高。

随着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战争,尤其两晋时期遭游牧民族的不断入侵,到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已经在中国北方建立了政权,环首刀已经多有借鉴这些外族刀的装具形制,比如双附耳佩刀法由波斯人发明,经由中国西北游牧民族传至中原。


汉代环首刀大多是刀首与刀茎一体打造,南北朝时期以来,环首已经逐渐脱离刀茎,成为一个独立的刀装配件,这在隋唐仪刀上表现最明显,刀条由钢铁锻制,刀首采用较贵重金属制作。

另外,从唐墓出土壁画、陶俑看,唐朝时期仪刀和横刀大多数为有环首直刀,同时一些无环首的刀开始出现。其后经过五代十国的战乱,至宋代时,短柄刀的形制已经与自汉至唐以来的窄身刀迥异,向着宽厚方向发展,并且刀型也趋于多样化,元、明、清三代弯刀形制逐渐成为主流。

唐刀形制之所以湮灭于历史长河中,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是战争选择的结果。冷兵器时代的中国疆域辽阔,与接壤的各边疆民族战事频发,战争的规模和形式是在不断变化的,汉代环首刀作为一种主要武器,是由于当时的甲胄护具装备不多,铁甲较少,多为皮甲,普通士兵甚至多不着甲,窄身环首刀能够有效地杀伤敌兵。

上一篇:古墓挖出13车古籍,记载“失传”的历史,学者: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 《历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