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祁龙威和张謇研究

祁龙威(1922—2013),江苏省常熟县人,东吴大学物理系肄业,早年师从国学巨擘金松岑,历任上海法学院、震旦大学、上海政法学院、扬州师院、扬州大学文史教师。祁龙威著作等身,名重海内,对清史、太平天国史、辛亥革命史等有精湛研究。对张謇研究,他也有独到的成就和贡献。

点燃张謇研究的星星之火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通州(今南通)人,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这样一位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过广泛影响的人物,在逝世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学界对他的研究很不充分。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祁龙威等一批学者的努力下,这种状况有了一定的改观,他与钱实甫、徐仑、畅明、章开沅、李时岳、曹从坡等在《文汇报》《江海学刊》等报刊发表了一批研究张謇的力作。其间,祁龙威不仅写出了《关于张謇日记》《从张謇日记看中日战争时的帝后党争》《戊戌政变后“帝党”在东南的活动——张謇日记笺余》《帝党与戊戌变法》和《论清末铁路风潮》等关于张謇研究的学术论文,而且,按照南通地方史研究专家穆煊的说法,祁龙威还促成了两方面事情:一是点燃了张謇研究的星星之火,二是助成了大生纱厂档案资料的集中。

祁龙威关注张謇研究尤其是张謇史料的搜集与整理,缘于编辑《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1957年起,为了推进中国近代史研究和丰富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内容,他组织了当时扬州师院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的教师和部分学生成立乡土史资料调查队,辗转江苏各地,征文访献。1961年秋天,祁龙威带领师生赴南通,得晤曾目击辛亥南通光复的乡贤耆老费范九(1887—1967),得到了费老写的《南通光复记》《回忆丝鱼港风潮》,并了解了大生纱厂档案的大致收藏情况。该年冬天,应南通市委宣传部之约,祁龙威再赴南通,这次一起去的还有江苏人民出版社副社长蔡暹、扬州师院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姚能等人,主要讨论和协商扬州师院历史系学生来南通整理大生纱厂档案以及由祁龙威和姚能等整理、笺注保存在南通的后半部《张謇日记》并交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事宜。祁龙威两次赴南通,先后拜访了当地相关部门的领导及专家,广泛宣传张謇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南通研究张謇的优势,所以,与祁龙威交谊多年的穆煊说:“先生点燃了(南通地区)张謇研究的星星之火。”的确,其后,南通学者写出了《张謇的悲剧》(曹从坡)、《张謇在辛亥革命中的政治活动考实》(管劲丞)等有价值的论文,着手编撰《大生资本集团史》等工作。另外,由于祁龙威计划带领学生整理大生纱厂档案,客观上“助成了大生纱厂档案资料的集中”,“于是原来散在各厂和上海大生事务所的档案都集中到市档案馆,民间散存的有关张謇的文献也或捐赠或抄成副本,保存到市图书馆。这无疑是一次关于张謇资料的大抢救,它有序地避免了后来‘文革'的毁灭之灾。这些档案资料成为如今张謇研究的重要基础”(赵鹏《费范九致祁龙威函赏读》,王栋云主编《博物苑》2011年总第16辑)。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祁龙威学术生命力旺盛的一段时期。他在《新建设》《历史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出版了著作,其中,不少成果与张謇研究有关。正是这些成果,初步奠定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

笺注《张謇日记》

祁龙威在研究张謇过程中,用力至勤的是笺注张謇日记。张謇日记初名《柳西草堂日记》,起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九月初四日,迄民国十五年(1926)阴历六月廿日。前后凡50余年,计28册。张謇逝世前,少有人得见,蔡元培挽张謇联:“为地方兴教养诸业,继起有人,岂惟孝子慈孙,尤属望南通后进;以文学名光宣两朝,日记若在,用裨征文考献,当不让常熟遗篇”,表明当时的蔡元培虽然知道有《张謇日记》,但怀疑《张謇日记》是否还存留人间。后来,张孝若撰《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该书用的史料有的直接取自《张謇日记》,人们始知日记得以存世。

1961年冬天,祁龙威第二次来南通时,得见下半部《张謇日记》。据当时南通市革命史料编辑室副主任穆煊先生回忆,“蔡(蔡暹)等四人由曹从坡陪同,来我办公室,看张謇日记,我即取出,让他们翻阅片刻。祁龙威看了辛亥的部分,指出几条认为很有史料价值。他当时就建议蔡暹出版日记,并说,可以加以整理、笺注,就更有史料价值。蔡暹说,等回去请示、研究后再联系。曹从坡表示,等他们回去研究后,听他们意见再决定,并表示,愿意向学术界提供这份资料”(赵鹏《穆煊与张謇日记的出版》,《江海晚报》2014年6月10日)。

上一篇:从历史纵深处回望初心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 《历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