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铜仁地方历史研究文献

【地方历史研究】铜仁地方历史研究文献,向无专史,也无编年史之类,历史上的研究文献多反映在旧志中的传、记、考、辨等。汉时,范晔著《夜郎传》,简略记述竹王多同在这一带的历史传说,以及“牂牁地”的社会经济历史情况。明思南府田秋撰《思南府儒学记》,记载思南府儒学兴起的历史。明铜仁府万士英撰《大木丹砂辨》,记录铜仁府巨木采伐业、万山汞矿采冶业与当地百姓息息相关的生活联系历史。清康熙年间贵州巡抚田雯撰《牂牁江考》,考订古牂牁江为乌江等历史事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有人于20 世纪50—60 年代就明永乐改土设流、清咸同号军起义、民主革命时期黔东苏区的建立等作过调研,但未形成系统成果。真正对铜仁地方历史有所成效的研究,开始于20 世纪80 年代改革开放以后。首先是中共地方史的系统研究,为官方组织开展 。中共地方史以外地方历史的深入研究,兴起于20 世纪末各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所形成的文化氛围,且大都源于非官方的个人作为。

夜郎史研究 地区文联主席、石阡人刘瑜安《乾隆误读牂牁江,夜郎流浪三百年》,运用大量历史记录和地域文化特征综合分析,提出夜郎的核心区域应在乌江中游石阡县一带。并指出清乾隆以前历史记录均可推断石阡县一带为夜郎国都邑,只是因为清乾隆皇帝误读牂牁江仅为南牂牁江而御批以后,误导后人对夜郎都邑的研究。思南文化馆馆长田维华《夜郎国都在铜仁西北的何处》,陈述公元前1046 年,在牂牁江(即乌江)流域古代地域上,由濮人族部参加周武王灭商纣王的牧野之战后,随着西周王朝的建立,分封制的产生,以濮族集团创建思南古代的牂牁国,成为西周王朝下的一个诸侯方国。到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为诏天下“齐为葵丘之会”时,牂牁国王走出牂牁江(即乌江),前往中原河南参加盟会。这是牂牁江流域(包含今天的贵州全省)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灿烂的一页。从西周政权,经春秋时期的牂牁国过渡到战国时期的夜郎国,都邑仍设在牂牁江畔(乌江)的思南(今地)。到公元前27 年夜郎王兴反叛汉朝,被牂牁太守陈立所诛。次年,夜郎王兵数万被破败于思邛(今印江),夜郎国至此而亡。思南师范学校教师杨政奎《牂牁江与夜郎国》,通过对《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关于公元前135 年汉使唐蒙与南越番禺人的对话“道西北牂牁江,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以及“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的细考与分析,用大量的史料证实牂牁江就是乌江,夜郎国的中心在乌江河畔的思南这一重要史实。石阡县红色旅游办《寻踪夜郎,发现牂牁象形地貌》,阐述石阡古夜郎国都邑区域今本庄、河坝场一带,地处乌江沿岸,并系仡佬族聚居区,至今还保留水口渡和葛商渡两个古渡遗址。其中有两村寨名与夜郎谐音,一是岩郎,一是天郎。岩郎村寨所处地貌即象形“牂牁”,寨后高高地矗立一根石柱,当地称为吊马柱,石柱右边有似一只羊的地貌与其并列,即为“爿”“羊”和“牂牁”象形地貌。该文还综合一些文化迹象,如村寨岩郎,摩崖石刻题夜郎,同为仡佬族的安、杜两姓族谱都记有夜郎,潘姓传说和“打卡”习俗、十里石长城、砖砌古墓室、乌江牂牁江、牂牁奇异象形地貌、葛商渡、葛彰村等,均勾起人们对远古夜郎国都及牂牁的想象。

改土设流研究地区方志办主任、铜仁市人瞿政平的《“两思”地区改土设流的历史成因及其背景》《“两思”地区“改土设流”的偶然性及其历史贡献》《明永乐十一年铜仁改土设流的历史定位及历史意义》等文,从不同角度集中阐述明永乐十一年在“两思”(思南宣慰司、思州宣慰司)地区“撤司建府” “改土设流”,使铜仁,也使贵州,以至整个西南地区逐步从封闭、落后的社会时代迈入一个开放、开发的历史时期,从野蛮、愚昧的社会形态逐步转入文明、开化的发展航程的历史;同时阐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促成贵州建省,开启中国改土归流的先河,而且由此逐步强化流官统治的行政职能和社会管理,促进并维护国家政治制度的进一步统一。

铜仁改土设流的研究文献,还有铜仁学院李锦伟的《明清改土归流以来铜仁地区农业结构的变化与商品经济的发展》、钟昌福的《撤司建府与石阡多元文化的融合》、思南县电视台主任编辑田永红的《思南思州宣慰司的物质精神财富为贵州建省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共松桃苗族自治县委党史研究室杨武权的《“撤司建府”与松桃民族教育的发展》、思南文物局汪汉华的《撤司建府后思南的城镇建设》、思南任若绵的《明朝废思州、思南二司设府建省与加速贵州区域性发展的历史功绩》等,近百余篇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明永乐十一年(1413)撤司建府、改土设流,促使贵州建省,推动今铜仁一带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历史。

上一篇:韩国历史专家研究《史记》,得出惊人结论孔子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 《历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