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马培荣:潜心研究盱眙历史文化

【简介】马培荣先生对盱眙历史文化研究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所珍藏的万余册图书中,有他不惜重金购买的《史记》《二十五史》等史书,也有《中国历史地图册》《水经注》等典籍,还有他珍藏40多年在1976年参加“江苏省东阳城考古培训班”的教材、手册,历代《盱眙县志》《泗州志》等等。正是有了这些资料的支撑,才使得他的历史文化研究文章能够具有较高的水平,且较有深度,尤其是在盱眙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研究考证方面,挖掘出较多过去大家不甚了解或是基本不了解的东西。

【引言】一部盱眙历史文化研究的文集——《都梁稿汇》,近期面世。在此书中,马培荣先生编著收录了作者近五年来在盱眙地方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文章132篇,全书分为四册,约150万字。内容涉及盱眙历史人物、史料考证、历史故事、发生在盱眙的重大历史事件等。盱眙历史悠久、文蕴深厚,尽管盱眙历史文化属于一个地方(县级小邑),但也与中华历史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华大历史、大文化的一个缩影,其源流如长江、广袤若大海,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寻觅沧海遗珠

在盱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历史人物当为后人所记住。盱眙古代的许多人物享有盛名,但也有不少历史人物记载较少,有的甚至漏记、误记,马先生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翻阅大量典籍史料,深究历代盱眙县志,通过国家的大历史和盱眙的地方史紧密结合,多种史料典籍的相互印证,认真考证研究,写成不少文章,有的是填补遗漏,有的是改正记载。如南宋开禧年间盱眙守将段政,在《宋史》“毕再遇传”中记:“(毕)再遇既去盱眙,(段)政等惊溃,金人入盱眙。再遇复定盱眙”。这就是说段政因“惊恐”而致“兵溃”,丢失了盱眙。再如,南宋嘉定年间武经进士统制官李申之在盱城抗节而死,但在《宋史》中只字未记。这两个人在原来的《盱眙县志》中都没有记载。后来,马先生从浙江东阳市史志办获得《葛氏东阳》一书,是曾在南宋嘉定年间任职盱眙太守的葛洪的家族史料,从葛洪报呈给朝廷的《乞旌表边将段政事上朝堂》奏疏中发现,段政是在仅有700人守卒的情况下,遭到10万金兵围困攻城,段政率领盱眙军民奋勇抗敌,自己“亲射三百余矢,歼贼万户一人”,最后寡不敌众,城池失守,自己被擒,却英勇不屈,誓死不降,骂敌而亡。可见段政应该是个英雄而不是丢城的败将。所以,马先生撰写了一篇《被误读八百年的盱眙守将——段政》的文章,在八百年后为段政“平反”,不仅是马先生的欣慰,九泉之下的段政将军得知,亦应涕淋。马先生在元代元好问的《中州集》诗注中找到了关于李申之的记载,方知李申之“誓死不降、面南受戮,抗节于盱眙城下”,也是一个英雄。

考证历史事件

对于盱眙几千年的历史,我们只能通过仅有的几部旧县志去了解。但旧志均用文言文写成,惜字如金,许多历史史实只是寥寥数言,因而历史的真相往往并未阐述清晰,甚至还留下许多历史谜团。马先生在历史文化研究过程中,竭力通过各类典籍资料的旁证、互证、印证,设法揭开历史的真相。如在清《光绪志》中记有:“潘逍遥墓,治西北白虎坡。”而白虎坡在瑞岩右侧。按现在的位置,潘逍遥墓应在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杏花园中。但是,这个潘逍遥是谁?他的墓怎么在盱眙第一山?原来,潘逍遥即潘阆(?~1010年),字梦空,号逍遥子,故当时多以“潘逍遥”称之。是宋初著名隐士、文人。人们的印象中,潘阆墓应该在杭州洞霄宫,怎么会在盱眙呢?对于这个事实我们很少有人知晓,更弄不清事情的原委。而马先生的《第一山瑞岩侧宋墓的主人——北宋诗人潘阆》一文,揭开了这个谜团。潘阆性格疏狂,自峙高才,曾两次坐事亡命。宋真宗赵恒怜其才而释其罪,先让其任滁州参军,后转任泗州参军。就是在他担任泗州参军时去世,当时文友们把他葬在盱城第一山的白虎坡。再后来,他的朋友、钱塘道士冯德之将其尸骨从盱眙移葬杭州,盱眙的只是一座衣冠冢。这就是南北两座潘阆墓的缘由。潘阆的诗大气磅礴,尤其是《酒泉子》十首更是传诵广泛、尽人皆知。

上一篇:中国艺术史研究亟待回归中国历史本身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 《历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