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读

嘉兴揽秀园秀丽江南揽于方圆

八仙厅

“秀水东会沪渎,西控语溪,襟带具区,独揽其秀”,美其名曰:揽秀园,意为揽南湖风景之秀丽。

嘉兴揽秀园位于嘉兴南湖区西侧,占地面积约17亩,以“文星桥”“仿古街”为中心,分为南北两园。园内有碑廊270米,镶嵌历代大小碑刻近100块,许多碑刻出自历代著名的书画家之手,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和艺术欣赏价值。

心之所向,即为道路。若漫步于南湖,踏步而上寻至揽秀园,沿路不尽然是风景如画的江南之秀美;若泛湖而行,寻一两位同道之友,兴之所起,便在南湖码头租一叶扁舟,蓦然抬头,可见似画墨晕染的轻微涟漪层层荡来,听着木桨敲打船体缝隙中流露出的吱呀声,看着丝绦迎风飘荡在湖面,蜿蜒曲折之后才窥见青砖白瓦之间露出的点滴苍翠。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秉承“中”字原则,四周皆以轴对称形式分布,意为“中正”。揽秀园作为中国园林之一,在总体上也呈现了“中轴线”原则,但在庭院风格上采用的是清代较为流行的“进”式庭院以及江南独显的园林布局风格:即西侧为四进庭院式建筑,东侧为开放式园林布局,可谓是“出奇制胜”。抬步及上,不禁会叹然道: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揽秀园虽无阿房宫赋的浓墨重彩,但却另有一番江南水墨的闲淡优雅的独特风姿。

揽秀园正门是仿古门楼,坐北朝南。门楼上古朴苍劲的“揽秀园”为文物研究家、书法家汪济英亲笔书写。门前为一对清代时期的较为常见的石狮子,跨过足有15厘米高的石阶即为迎客厅,从字面意思便可得知这是为迎接宾客而准备的,迎客厅即为“一进”,厅内摆放有根雕作品“群英荟萃”。从迎客厅往里即为内厅,按照古礼这是不便于外人知晓的。

沿着石径往前便是“同乐园”,门两边各有一对清代抱鼓石,古有“门当户当”之说,此石即为“门当户对”中的“户对”。刻有“三狮戏彩球”的“户对”采用的是高浮雕的雕刻技术,说明当时所在园林主人的家境之殷实,这样的“户对”在现在的嘉兴地区也非常罕见。

“听松馆”过后便是“八仙厅”,厅内列有“梅花报春”“万马蹦腾”“高瞻远瞩”等根雕作品,内曾设过著名画家蒲华纪念室。根雕作品栩栩如生,自然的赐予搭配上人类的艺术创造,碰撞出永垂历史的杰作。“八仙厅”的前方则是一潭池水,初春万物生长,但仍显得有些许萧索,若是夏天来此,定是可以窥见“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别样风情。墨绿色的檐沿,苍白色的石刻,经历过时间洗礼的红色剪纸,在一片绿色中显得异常“丰满”。

行走在嵌有“清仪阁”“停云馆”“灵鹫山馆图”等刻石的廊桥上,每一帧之间的祥云花窗隐约带来些许春的气息。行走在历史的走廊上,左边的是故事,右边的是春天,好似在阳光下随风翻动的古老书籍。窗外的芭蕉叶上留有晨露,点点晶莹透彻,在阳光下折射出绿色的光芒,巨大的叶子垂落下来,粗壮的肢体将芭蕉紧紧扎根于那一方泥土间。作为观赏而存在的中国园林植物——芭蕉,鲜艳的绿色一年四季都未曾褪色。

拥有唐代吴道子“出海观音”石刻、元代重修嘉兴路总管府学碑记等嘉兴历代碑刻的揽秀园最为著名的应该为“嘉兴府学重修明伦堂记”。在其东侧为园林区,有菱香阁、三过亭、垂钓池等。初春的菱香阁只能在缝隙里看到生命的绿色,但是错落有致的假石与一泉汪水的搭配,隐约可见园林的影子。若是盛春之际,可随意想象“春色满园关不住”的场景,阳光透过嫩绿色的树叶在碧蓝的湖面投射下斑驳的影子,春风吹过,带来阵阵花香,尽情感受光的温暖与水的清凉。

经过花边弓形的石门,恍然间似乎进入了另一片天地。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三过亭,建立在假石之上的三过亭,是为纪念宋代文豪苏东坡三到嘉兴陡门本觉寺所建成的,台阶则是由自然形成的石阶所组成。走往三过亭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在雨天可以聆听淅沥之音的蜿蜒走廊,另一条则是在园内的石块形成的小径。这两条各有千秋:前者可以观赏亭的另一边的风景之美,后者则可以观看亭子的整体建筑。由于三过亭并不大,可以环绕一周,四面八方的景色便可以一览无遗了。垂钓池围绕着三过亭而展开,将三过亭与厅廊相连接,将假石与自然风景相融合。在闲暇时刻,皆可邀三两位挚友,在亭上喝茶赏景,又可在垂钓池旁执一竹竿,胜似姜太公,足以体会生活之悠闲。

上一篇:思维导图与历史教学初探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 《历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