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读

中医诊断学的史学研究刍议

2008年第36卷第5期V01.36。No.5。2008中医药学报ActaChineseMedicine andPharmacology中医诊断学的史学研究张岚(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南宁)刍议摘要:诊断学是医学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学科。与西医学相比。中医学对疾病的诊断表现出鲜明的特殊性。近年来。对中医诊断学的现代研究发展迅速。但其中也表现出一系列问题。原因就在于研究者们没有从此学科的特殊性质出发来思考现代研究的方向。而对其进行史学研究则是认识和理解这一学科本质特点的重要途径。关键词:中医学;诊断学;历史研究中图分类号:R一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392(2008)05—0071—02中医诊断学。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问的桥梁学科。清代。林之翰在《四诊抉微·自序》中指出诊断的重要性。称其“如临河问津。舍梁筏又乌能飞渡耶?”近年来。中医诊断学的研究重点在现代化的研究。但其中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原因就在于研究者们对中医诊断学学科特殊性的本质没有深刻的理解。因此。没有从学科性质出发来思考现代研究的方向。1史学研究是认识和理解学科本质的重要途径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医诊断学的现代研究发展迅速。从临床角度对微观诊断.微观辨证.中医诊断客观化。以及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诊断仪器的研制.应用的研究与日俱增。如“脉诊浮.沉.虚.实的客观指标探讨”[卜.“脉象计量诊断仪的研制”_21等等。2006年10月。黑龙江省还通过了“计算机舌象病证分析系统”的鉴定。从研究内容上看。以上研究虽然总结r部分人体客观生命现象之间的表面联系。但是。这些现象之间联系的微观化。却同传统中医学所总结的人体生命现象的外在联系一样。并不是追根溯源的机制研究。没有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因此。最终将无力指导临床诊断技术的革新。原因之一是中国的研究者们完全以实用为目标。一切以向临床推广为目的。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长期以来中医诊断客观化和诊断仪器在临床实践中没有得到推广和普及。也得不到广大基层临床工作者和患者的认可。最终的结果就是。他们仅收稿日期:2008—06—10修回日期:2008—09—18作者简介:张岚(1977一)。女.讲师。医学博土。主要从事中医医史文献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的关系研究。仅是在用现代科学手段验证中医学中的部分实践经验。原因之二是这些研究在设计之初就是以中医某一诊法理论为指导。得出的结论必然是“某现象为某证”的类似传统中医学的疾病诊断模式。不但没有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而且舍弃了传统的医生主观参与和经验因素。甚至将舌.脉.色等等诊法单独研究。从传统诊断学对众多现象灵活的综合判断变为了对某一征象的片面地.机械地.静止地观察来判断疾病。原因之三。也是更重要的。是研究者们没有以“求真”的科学精神进行基础科学研究。中医诊断的过程。是利用诊法搜集资料后通过“辨证”来整理资料。最终得出诊断结论。因此。中医诊断学的现代化研究中。只有“证实质研究”可以算作是中医诊断学的基础问题研究。但在近10年320余篇的中医诊断研究文献中。“证实质研究”的期刊文献仅有12篇。显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总之。现阶段的中医诊断学现代研究。既没有解决临床上新的疑难问题。也没有推动中医学的发展。更没有为现代医学提供有益的补充。却平白地为中医诊断疾病增添了同样不准确.而且更加繁琐的程序。这一现实恰恰说明。如今中医诊断学的研究方向是有偏差的。究其根源。就是研究者对中医诊断学特殊性的本质没有深刻的理解。2中医诊断学的史学研究现状中医学体系。是经过了几千年不断的经验积累和理论总结.提升而形成的内容。所以。要想理解中医学的学科本质特点就必须不断地翻开中医学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诊断学也不例外。从中医诊断学现代化研究的现实问题中可以断定。中医诊断学具有一系列的特殊问题。而所有这些在比较中表现出来的特殊

上一篇:2012年台湾地区医疗史相关的学位论文信息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 《历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